央视曝光AI深度伪造乱象:雷军等成受害者AI换脸侵蚀社会信任!
2025年3月1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重磅调查,揭露人工智能(AI)技术被不法分子用于深度伪造名人形象、声音,实施虚假宣传甚至诈骗的黑色产业链。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成为最新受害者——其肖像与声音被AI技术伪造,用于某美白护肤品推广视频。这一事件再次将AI技术滥用问题推向舆论风口,引发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社会公信力及法律监管的强烈担忧。
据央视报道,近日网络流传一段“张伯礼院士推荐某护肤品”的视频。视频中,张伯礼不仅详细讲解产品成分,还声称“亲身使用效果显著”。然而,经天津中医药大学核实,该视频系不法分子通过AI换脸、语音合成技术伪造,张院士从未参与此类商业活动。目前,校方已向网信部门申请紧急管控,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
此类AI伪造并非孤例。近年来,名医、企业家、明星等公众人物屡遭“AI换脸”侵权。例如,张文宏医生被伪造直播带货蛋白棒,雷军、靳东等名人的声音和形象被用于虚假宣传,甚至已故明星也被“AI复活”用于牟利。
AI深度伪造技术的低成本、高仿真特性,使其成为黑产的“利器”。央视调查显示,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存在大量篡改综艺片段、伪造明星代言的视频。例如,唐嫣、应采儿等明星的节目发言被AI篡改,植入钙片、保健品广告。更有犯罪团伙利用中老年人对明星的信任,通过伪造“私人直播间”建立情感联系,骗取钱财。2023年上海静安区曾破获假冒“靳东”诈骗案,涉案金额达19万元。
专家指出,AI造假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盗取肖像、声音数据,到批量生成虚假内容,再到通过平台流量分发获利。北京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近一年受理的AI换脸侵权案件激增,带货视频销量可达每小时上千件。
面对技术滥用,我国已出台多项法规。2024年,《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规定,AI生成内容需添加显式标识。微信、抖音等平台也开展专项治理,2024年12月至今,微信累计处置违规内容532条、封号209个。然而,封号速度远不及黑产团伙的“AI批量造号”效率。
法律界人士强调,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声音已构成侵权,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责。但维权难点在于:受害者需自行举证内容系伪造,而普通用户缺乏技术鉴别能力。上海消保委呼吁,平台需强化事前审核,建立“AI内容黑名单”,并简化侵权投诉流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
早安太空 · 网罗天下 中办、国办最新发布!
网红曝光,-2℃~9℃,内蒙古东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南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湖南西...
-
央视曝光量子鞋垫骗局:68元智商税背后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三大黑洞
网红曝光当量子纠缠变成鞋垫花纹,当纳米技术沦为保温杯标签——一场披着科学外衣的全民骗局正在收割13亿人的钱包。近日,央视新闻关于量子鞋垫的深入调查揭露了...
-
演员孙俪、邓超工作室发声
网红曝光工作室近日发现有部分网络用户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与邓超先生/孙俪女士相关的虚假广告宣传视频,此类虚假视频通过技术合成的方式,把邓超先生的形象和声音制...
-
司马南事件我早有预感
网红曝光近日,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着实令人无语。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这一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
-
央视曝光“量子骗局”:伪科技外衣下暴利陷阱消费者如何避坑?
网红曝光近期,央视连续曝光多款打着“量子”旗号的虚假产品,从鞋垫、水杯到农业设备,这些商品以“高科技”之名收割消费者信任,实则是一场披着科学外衣的骗局。...